8月25日,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成功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特色康复活动:“当情绪偷走了你的食欲”健康讲座与“编织情绪”艺术治疗工作坊。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科学认知”与“艺术表达”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帮助患者及家属深入理解情绪与健康的内在联系,掌握实用调节技巧,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热情加入。
科学解读:解开情绪与食欲的千千结
在“当情绪偷走了你的食欲”健康讲座中,临床心理科护士吴翠寒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角度,生动阐释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食欲中枢,导致“食不下咽”或“暴饮暴食”两种极端现象。
活动现场互动热烈,患者们敞开心扉,分享自身困扰:“工作压力一大就完全没胃口”、“心情不好时就忍不住想吃东西”……针对这些常见的“情绪性进食”问题,吴翠寒给出了系列个性化建议:即时调节技巧,通过深呼吸平复心情、触摸柔软物品获取安全感、闻清新气味转移注意力。建立长期觉察,鼓励患者制作“情绪-食物”映射表,记录进食前后的情绪状态,从而找到情绪与食欲变化的规律,培养对情绪和饥饿感的觉察力。培养健康习惯,建议采用小份餐具、在舒适环境中进食、建立规律的用餐时间,从而更理性地应对情绪波动带来的饮食变化。
艺术疗愈:一针一线,织出心间的阳光与风雨
随后的“编织情绪”活动则将心理治疗与艺术创作完美融合。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患者们拿起彩笔、毛线和颜料,将无形的内心情绪转化为有形的艺术创作。
活动现场静谧而专注,色彩成为情绪的语言:明快的黄色和红色被用来表达内心的希望与快乐,深邃的蓝色和灰色则抒发了曾经的压抑与忧伤。交织的纹路仿佛是心路的映射,每一位参与者都在这场创作中完成了与自我情绪的对话。活动传递出一个核心理念:情绪本身并无好坏,无论是低落的阴霾还是明媚的阳光,都是构成完整自我的一部分。 学会温柔地接纳而非抗拒,是与自我和解的关键。患者们在交流编织技巧的同时,也在分享彼此的故事,现场氛围温暖而充满支持。一位参与者感慨道:“以前总把情绪憋在心里,这次编织让我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出口,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致力创新: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康复治疗服务。本次系列活动是科室的一次成功探索,将深奥的心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座和富有乐趣的实践体验,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管理,对促进身心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未来,科室将继续探索并推出更多创新型心理治疗模式,持续为患者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